自格拉芬博格医生(Ernst Grafenberg)1950年提出G点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它的探索从未止步过——无论是基于科学目的还是实践需要。可惜,在找G点的具体位置和解剖结构的路上,人们从未一帆风顺过。很多女性对自己G点存在坚信不疑,但学界找G点的情况则是,搞解剖的一筹莫展,做脑成像的步履艰难,从心理角度研究的云山雾罩。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整形妇科专家亚当•奥斯特罗钦斯基(Adam Ostrzenski)的一项研究说,G点的解剖结构被找到了!
女尸探秘
奥斯特罗钦斯基声称,他在阴道壁深处发现了一些囊状结构,当打开这些囊状物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白色的像“毯子”似的膜状结构,揭开这层“毯子”之后,就能看到一些很小的蓝色葡萄串状的结构,他认为这就是G点的真身。奥斯特罗钦斯基还指出,这个G点区域还包括一条绳索状的管状物,看起来似乎是阴道壁中间的勃起组织,当充血时,就会向周围的组织升起。
这个“惊人发现”,是奥斯特罗钦斯基在解剖一具来自波兰华沙,不幸死于头部重击的83岁老妪的尸体时发现的。据奥斯特罗钦斯基说,之所以在波兰做这个研究是因为当地允许解剖死亡不久的尸体,而此时组织之间的区别比较分明。
突破还是乌龙?
这真的是个突破吗?至少印第安纳大学性学专家赫本尼克(Debby Herbenick)不这么看。(她曾发表过关于女性锻炼高潮的研究 见 练出高潮来! )
赫本尼克在博客中表示,或许假以时日,在一些女性身上我们会发现一些解剖结构,当通过阴道去刺激这些区域时,会带来快感甚至高潮。如果是这样,我们可能把这些地方称作“G点”。不过,也许在另外一些女性身上,根本无法确定这样的结构。或者说在有些女性身上,就算发现了一些特定的结构,但如果这些地方与性快感和高潮之间没有关系,那这些地方还能叫做G点吗?在奥斯特罗钦斯基的研究中,这位倒霉的83岁老妪之前的性经历根本没人知道而且恐怕也没法知道了,又怎么能确定她的G点是否真是那里呢?而且,只解剖了一具不大具有典型性的尸体就匆匆宣布找到了G点,却无视之前那么多相关的研究也未免仓促了一点。
而知名科普作家、遗传学博士刘易斯(Ricki Lewis)则同奥斯特罗钦斯基进行了交流,她发现,奥斯特罗钦斯基之所以要做这个研究,是因为2008年有篇文章是关于“G-spot 基因”的,他相信既然“G-spot”有遗传基础,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有。
奥斯特罗钦斯基所说的文章,题目是《在昂飞公司的基因芯片上,G-spot 导致错误的表达测量》(G-spots cause incorrect expression measurement in Affymetrix microarrays)。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不过,或许你已经发现了,前边那句话用的全是“G-spot” 而不是“G点”,这是为了将遗传学上的“G-spot”和阴道里那悬而未决的“G点”区别开来。刘易斯在博文里解释,在遗传学上,“G-spot”是一种特定序列的缩写,指的是一串由4个(或更多)鸟嘌呤也就是“GGGG”组成的重复序列,这个重复序列能使DNA复制中断,也会干扰DNA探针在芯片上的附着(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篇关于基因芯片的文章的内容),这个“G-spot”与尚不能确定是否藏在阴道某处的G点之间毫无联系。
因为奥斯特罗钦斯基的研究中并未涉及组织学检测,刘易斯还特地请教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解剖专家,据这位解剖专家说,那种蓝色的葡萄状的东西或许是血肿,可能是以前胯部撞到了什么东西导致的。
总之,医学期刊报道一个特殊的病例固然没错,但是,仅凭一个案例就宣称发现了G点,这种行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参考资料:
相关研究论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