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星期日

避孕最重要的是方法


流言: 区民政局组织的婚前教育, 一个“老师”讲自然性爱如何避孕,推荐了一种器材,把唾液涂在这个器材上,然后通过观察图像就可以判断当前的生理周期是不是会受孕,或者是否适合怀孕。图像里全是点的,就是黄体期,是安全的;有点有杈的,是过渡期,不安全; 全是杈并且每个杈有3个头的,是卵子最健康的时期,这个时候怀孕产出的婴儿至少在卵子质量方面是最好的。[1]
真相: 这个器材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原理是通过观察唾液结晶的形态来判断女性排卵周期。有研究者认为唾液结晶形态和女性排卵周期相关,但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这个方法用于避孕并不可靠,更不可能判断卵子的质量。
唾液结晶的形态——避孕之间跨过了很多重要环节。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这种避孕方法的原理,我们还得先铺垫一下女性月经周期和受孕的关系。

1、月经周期与生育

月经周期的出现是女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标志。是什么因素促使这种周期出现的呢?这是两种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劳。而这两种激素的产生又受到大脑的控制。大脑里有一个结构叫“下丘脑”,能产生一种叫“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促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它们接着影响卵巢,使卵巢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并发动排卵。[2]
从下图可以看出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中各事件的关系,排卵时各种激素的水平都较高,而月经期恰是各种激素水平都降到低位的时期。通过测定血中或者尿中一些激素的水平,可以较为精确地判断女性处于周期中的哪个位置,但这比较麻烦。对于多数女性,排卵时间大约是月经来潮前的14天。
http://img1.guokr.com/gkimage/y0/7s/f6/y07sf6.png
月经周期,图片来源:humanbodydetectives.com
为什么要知道排卵日呢?因为排卵前后是女性最容易受孕的时期,在此期间进行性生活容易怀孕。排卵后24小时,卵细胞便逐渐失去受精能力;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24小时如未与卵细胞相遇,也会逐渐丧失受精能力[3],每个人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别。谨慎起见,为了避孕的目的,人们制定了“标准日期法”,把月经来潮第8天到第19天定为易受孕期(即排卵日的前6天到后5天),在此之外的时期就是所谓“安全期”。[4] 通过避免在月经开始第8~19天同房达到避孕目的的方法就是“安全期避孕法”。
通常情况下,安全期内发生性行为是不会受孕的。然而,“标准日期法”里,安全期是由月经周期推算出来的,而月经周期又是由下丘脑发动的,下丘脑的节律调控又受人的情绪、运动、饮食、服药等诸多因素影响,一旦月经规律被打乱,受孕期和安全期的推算便会出错。医学上常常通过其它的方法来监测排卵,以达到指导生育、诊断疾病等目的。
到这,我们搭起了链条的第一环:排卵期——避孕。

2、推测排卵期的其它手段

基础体温是常用的排卵监测手段。所谓基础体温,是指女性在晨醒后,无任何运动和进水进食等影响体温的活动时测得的基线体温。由于孕激素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因而排卵后随着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女性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医学上可以将它作为判定排卵的标志之一。此外,由于排卵期血中性激素水平会有高峰,尿中排出的激素水平也相应增高,因此通过测定血液中性激素水平(要去医院抽血)或尿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有试纸,可在家中自测)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排卵,卵巢B超检查可以直接看到卵泡形态甚至排卵过程,也是监测排卵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在雌、孕激素的影响下,子宫颈分泌的粘液也会呈周期性改变。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升高,宫颈粘液分泌量也增加,并在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厘米以上。这时取粘液涂在玻璃片上,自然干燥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fern-like pattern,又称羊齿样结晶、齿蕨样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来潮第6~7天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典型,到月经第22天左右完全消失。[2] 通过显微镜镜检宫颈粘液结晶的形态,我们可以了解排卵的状态。
http://img1.guokr.com/gkimage/bo/4y/o4/bo4yo4.png
子宫颈粘液的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图片来源:endotext.org
为什么会有这种羊齿样结晶的出现呢,之前人们认为是宫颈粘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改变所致。排卵期雌激素达到高峰,而雌激素有一定的保钠排钾作用,体液中的氯化钠浓度升高,因而在干燥后显示出结晶的形态。近来的研究则发现,羊齿样结晶的形成与体液中硫酸钠钾复盐中钠钾之比有关。钠钾比为3:1时最易形成羊齿样结晶。[5]
事实上,经过一定培训并且严格使用,通过宫颈粘液自查进行避孕的年失败率为3~4%,显示其作为一种避孕方式的潜力。但如果未经培训,年失败率会大大提高,约为25%[6],因此这种方法目前未被大规模推广使用。
我们的链条现在已经搭到了:宫颈粘液结晶——排卵——避孕。

3、唾液和排卵周期也有关系?

早在1958年就有人报道唾液也可以形成羊齿样结晶的形态。[7] 1993年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唾液羊齿样结晶推测排卵的准确性达到92%。研究者认为唾液观测可以作为预测受孕期的新方法,并且是“安全、可行、经济”的。[8] 美国人的一项研究中,唾液观测和尿黄体生成素(LH)测定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8。[9] 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唾液观测设备,本质无外乎都是倍数不等的简易显微镜。
下图是一位外国网友分享的某种唾液观测设备的唾液结晶图形解读。从图中可以看出,唾液观测设备中显示的受孕期图形与宫颈粘液形成的羊齿样结晶较为类似。
http://img1.guokr.com/gkimage/z3/4m/vd/z34mvd.png
网友分享的唾液结晶图形,图片来源:homebrewedbaby.com
但与此同时,德国一项研究却显示,相比基础体温和血中激素测定,通过观测唾液来预测排卵并不准确。用手持显微镜检查来推断安全期,每个月经周期意外怀孕率达21%。[10] 在泰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在药物诱导的排卵中,唾液结晶形态与B超监测排卵之间的符合率仅有7.2%,研究的结论是唾液结晶形态与药物诱导的排卵间没有显示出相关性。[11]
到这里,终于把整个链条搭好:唾液结晶——宫颈粘液结晶——排卵期——避孕。观察唾液结晶形态来避孕的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安全期避孕法。这种方法曾被部分学者认为可行,但由于唾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干扰结果的判定,并且对于这种方法的认可,学界也莫衷一是,大部分人认为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这种方法即使有效也只能判断周期,和卵子质量没有什么关系,用于优生完全是无稽之谈。

4、可靠的避孕方法有哪些?

避孕方法千差万别,大致可分为器械避孕法(安全套、宫内节育器等)、药物避孕法(口服避孕药)、自然避孕法(安全期法、宫颈粘液法等)。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需要根据经济情况、文化环境、宗教信仰、实用性、方便性来进行选择,也可根据情况组合使用。但要指出的是,各种方法的可靠性有较大不同,在我国,自然避孕法是不被医学界推荐的。
珀尔指数(Pearl Index)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某种避孕方法可靠性的指标,显示的是某种避孕方法的年失败率。如果100位成年妇女采用某方法避孕,1年时间内,有1名妇女怀孕,该方法的珀尔指数即为1。珀尔指数越高,表示避孕的失败率就越高。反之,珀尔指数越低,所采用的避孕方法就更可靠。
图中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常用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珀尔指数,一些特定情况下采用的避孕方式并未列在其中,比如哺乳期避孕。女性在哺乳期发生性行为是不会受孕的,通过适当延长哺乳期可以实现方便的避孕。但哺乳期不能无限延长,因此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避孕手段。
避孕方法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应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毕竟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件大事,选择避孕方法时切莫剑走偏锋,以免因小失大。安全套、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是当代避孕方法的三大支柱,相比备受争议的唾液观测法,这三种避孕方式的效果更为确切和可靠。
结论: 通过观测唾液判断月经周期来避孕或优生并不可靠,其本质也只是一种安全期避孕,并且准确性和可靠性没有获得科学界的一致认可。怀孕非小事,为了避免意外怀孕,应该选用更为可靠的避孕方法。

参考资料:
[1]求证实:爱情宝贝工具通过唾液测女性周期,达到安全避孕效果
[2](12) 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3]高英茂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2月。
[4]Arévalo M, Jennings V, Sinai I. Efficacy of a new method of family planning: the Standard Days Method.Contraception. 65 (5): 333–8 (2002).
[5]Berthou J, Chrétien FC. Double sodium and potassium sulphates revealed by microprobe analysis in dried cervical mucus: a mid-cycle crystallographic index. Hum Reprod Update.3(4):347-58(1997).
[6]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4th ed.)
[7]KELLEN J.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fern-leaf patterns in human saliv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8(12):1434(1958).
[8]Guida M et al. Salivary ferning and the menstrual cycle in women. 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48-54(1993).
[9]Fehring RJ, Gaska N. Evaluation of the Lady Free Biotester in determining the fertile period.Contraception. 57(5):325-8(1998).
[10]
  1. Freundl et al. Estimated maximum failure rates of cycle monitors using daily conception probabilities in the menstrual cycle. Hum. Reprod. 18 (12): 2628-2633(2003) .
[11]Pattanasuttinont S et al. The salivary ferning test and ovulation in clomiphene citrate-stimulated cycles. J Med Assoc Thai. 90(5):876-83(2007).

避孕最重要的是方法


流言: 区民政局组织的婚前教育, 一个“老师”讲自然性爱如何避孕,推荐了一种器材,把唾液涂在这个器材上,然后通过观察图像就可以判断当前的生理周期是不是会受孕,或者是否适合怀孕。图像里全是点的,就是黄体期,是安全的;有点有杈的,是过渡期,不安全; 全是杈并且每个杈有3个头的,是卵子最健康的时期,这个时候怀孕产出的婴儿至少在卵子质量方面是最好的。[1]
真相: 这个器材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原理是通过观察唾液结晶的形态来判断女性排卵周期。有研究者认为唾液结晶形态和女性排卵周期相关,但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这个方法用于避孕并不可靠,更不可能判断卵子的质量。
唾液结晶的形态——避孕之间跨过了很多重要环节。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这种避孕方法的原理,我们还得先铺垫一下女性月经周期和受孕的关系。

1、月经周期与生育

月经周期的出现是女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标志。是什么因素促使这种周期出现的呢?这是两种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劳。而这两种激素的产生又受到大脑的控制。大脑里有一个结构叫“下丘脑”,能产生一种叫“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促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它们接着影响卵巢,使卵巢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并发动排卵。[2]
从下图可以看出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中各事件的关系,排卵时各种激素的水平都较高,而月经期恰是各种激素水平都降到低位的时期。通过测定血中或者尿中一些激素的水平,可以较为精确地判断女性处于周期中的哪个位置,但这比较麻烦。对于多数女性,排卵时间大约是月经来潮前的14天。
http://img1.guokr.com/gkimage/y0/7s/f6/y07sf6.png
月经周期,图片来源:humanbodydetectives.com
为什么要知道排卵日呢?因为排卵前后是女性最容易受孕的时期,在此期间进行性生活容易怀孕。排卵后24小时,卵细胞便逐渐失去受精能力;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24小时如未与卵细胞相遇,也会逐渐丧失受精能力[3],每个人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别。谨慎起见,为了避孕的目的,人们制定了“标准日期法”,把月经来潮第8天到第19天定为易受孕期(即排卵日的前6天到后5天),在此之外的时期就是所谓“安全期”。[4] 通过避免在月经开始第8~19天同房达到避孕目的的方法就是“安全期避孕法”。
通常情况下,安全期内发生性行为是不会受孕的。然而,“标准日期法”里,安全期是由月经周期推算出来的,而月经周期又是由下丘脑发动的,下丘脑的节律调控又受人的情绪、运动、饮食、服药等诸多因素影响,一旦月经规律被打乱,受孕期和安全期的推算便会出错。医学上常常通过其它的方法来监测排卵,以达到指导生育、诊断疾病等目的。
到这,我们搭起了链条的第一环:排卵期——避孕。

2、推测排卵期的其它手段

基础体温是常用的排卵监测手段。所谓基础体温,是指女性在晨醒后,无任何运动和进水进食等影响体温的活动时测得的基线体温。由于孕激素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因而排卵后随着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女性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医学上可以将它作为判定排卵的标志之一。此外,由于排卵期血中性激素水平会有高峰,尿中排出的激素水平也相应增高,因此通过测定血液中性激素水平(要去医院抽血)或尿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有试纸,可在家中自测)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排卵,卵巢B超检查可以直接看到卵泡形态甚至排卵过程,也是监测排卵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在雌、孕激素的影响下,子宫颈分泌的粘液也会呈周期性改变。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升高,宫颈粘液分泌量也增加,并在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厘米以上。这时取粘液涂在玻璃片上,自然干燥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fern-like pattern,又称羊齿样结晶、齿蕨样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来潮第6~7天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典型,到月经第22天左右完全消失。[2] 通过显微镜镜检宫颈粘液结晶的形态,我们可以了解排卵的状态。
http://img1.guokr.com/gkimage/bo/4y/o4/bo4yo4.png
子宫颈粘液的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图片来源:endotext.org
为什么会有这种羊齿样结晶的出现呢,之前人们认为是宫颈粘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改变所致。排卵期雌激素达到高峰,而雌激素有一定的保钠排钾作用,体液中的氯化钠浓度升高,因而在干燥后显示出结晶的形态。近来的研究则发现,羊齿样结晶的形成与体液中硫酸钠钾复盐中钠钾之比有关。钠钾比为3:1时最易形成羊齿样结晶。[5]
事实上,经过一定培训并且严格使用,通过宫颈粘液自查进行避孕的年失败率为3~4%,显示其作为一种避孕方式的潜力。但如果未经培训,年失败率会大大提高,约为25%[6],因此这种方法目前未被大规模推广使用。
我们的链条现在已经搭到了:宫颈粘液结晶——排卵——避孕。

3、唾液和排卵周期也有关系?

早在1958年就有人报道唾液也可以形成羊齿样结晶的形态。[7] 1993年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唾液羊齿样结晶推测排卵的准确性达到92%。研究者认为唾液观测可以作为预测受孕期的新方法,并且是“安全、可行、经济”的。[8] 美国人的一项研究中,唾液观测和尿黄体生成素(LH)测定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8。[9] 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唾液观测设备,本质无外乎都是倍数不等的简易显微镜。
下图是一位外国网友分享的某种唾液观测设备的唾液结晶图形解读。从图中可以看出,唾液观测设备中显示的受孕期图形与宫颈粘液形成的羊齿样结晶较为类似。
http://img1.guokr.com/gkimage/z3/4m/vd/z34mvd.png
网友分享的唾液结晶图形,图片来源:homebrewedbaby.com
但与此同时,德国一项研究却显示,相比基础体温和血中激素测定,通过观测唾液来预测排卵并不准确。用手持显微镜检查来推断安全期,每个月经周期意外怀孕率达21%。[10] 在泰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在药物诱导的排卵中,唾液结晶形态与B超监测排卵之间的符合率仅有7.2%,研究的结论是唾液结晶形态与药物诱导的排卵间没有显示出相关性。[11]
到这里,终于把整个链条搭好:唾液结晶——宫颈粘液结晶——排卵期——避孕。观察唾液结晶形态来避孕的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安全期避孕法。这种方法曾被部分学者认为可行,但由于唾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干扰结果的判定,并且对于这种方法的认可,学界也莫衷一是,大部分人认为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这种方法即使有效也只能判断周期,和卵子质量没有什么关系,用于优生完全是无稽之谈。

4、可靠的避孕方法有哪些?

避孕方法千差万别,大致可分为器械避孕法(安全套、宫内节育器等)、药物避孕法(口服避孕药)、自然避孕法(安全期法、宫颈粘液法等)。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需要根据经济情况、文化环境、宗教信仰、实用性、方便性来进行选择,也可根据情况组合使用。但要指出的是,各种方法的可靠性有较大不同,在我国,自然避孕法是不被医学界推荐的。
珀尔指数(Pearl Index)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某种避孕方法可靠性的指标,显示的是某种避孕方法的年失败率。如果100位成年妇女采用某方法避孕,1年时间内,有1名妇女怀孕,该方法的珀尔指数即为1。珀尔指数越高,表示避孕的失败率就越高。反之,珀尔指数越低,所采用的避孕方法就更可靠。
图中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常用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珀尔指数,一些特定情况下采用的避孕方式并未列在其中,比如哺乳期避孕。女性在哺乳期发生性行为是不会受孕的,通过适当延长哺乳期可以实现方便的避孕。但哺乳期不能无限延长,因此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避孕手段。
避孕方法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应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毕竟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件大事,选择避孕方法时切莫剑走偏锋,以免因小失大。安全套、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是当代避孕方法的三大支柱,相比备受争议的唾液观测法,这三种避孕方式的效果更为确切和可靠。
结论: 通过观测唾液判断月经周期来避孕或优生并不可靠,其本质也只是一种安全期避孕,并且准确性和可靠性没有获得科学界的一致认可。怀孕非小事,为了避免意外怀孕,应该选用更为可靠的避孕方法。

参考资料:
[1]求证实:爱情宝贝工具通过唾液测女性周期,达到安全避孕效果
[2](12) 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3]高英茂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2月。
[4]Arévalo M, Jennings V, Sinai I. Efficacy of a new method of family planning: the Standard Days Method.Contraception. 65 (5): 333–8 (2002).
[5]Berthou J, Chrétien FC. Double sodium and potassium sulphates revealed by microprobe analysis in dried cervical mucus: a mid-cycle crystallographic index. Hum Reprod Update.3(4):347-58(1997).
[6]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4th ed.)
[7]KELLEN J.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fern-leaf patterns in human saliv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8(12):1434(1958).
[8]Guida M et al. Salivary ferning and the menstrual cycle in women. 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48-54(1993).
[9]Fehring RJ, Gaska N. Evaluation of the Lady Free Biotester in determining the fertile period.Contraception. 57(5):325-8(1998).
[10]
  1. Freundl et al. Estimated maximum failure rates of cycle monitors using daily conception probabilities in the menstrual cycle. Hum. Reprod. 18 (12): 2628-2633(2003) .
[11]Pattanasuttinont S et al. The salivary ferning test and ovulation in clomiphene citrate-stimulated cycles. J Med Assoc Thai. 90(5):876-83(2007).

紧急避孕药



在性情界,紧急避孕药大约可以算是救火队长,出了意外,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然而在福州,这位神勇的救火队长却受到了限制,非要当事人把个人信息悉数登记备案方能出场。管理部门称,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打击非法终止妊娠,二是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这样的规定引起了许多争议。抛开隐私问题不谈,紧急避孕药的危害真的到了“限制级”的程度吗?避孕又是怎么和非法终止妊娠扯上关系的呢?

紧急避孕药:救火队长是何方神圣?

常见的紧急避孕药有两种。一种含有大剂量的孕激素(通常是左炔诺孕酮),剂量可达口服短效避孕药的5-10倍。大剂量的孕激素可以迅速地起到抑制排卵的作用,并且可以使宫颈粘液变粘稠,阻止精子通过。此外,它还能够影响子宫内膜,阻止受精卵着床,通过这些效应的共同作用防止怀孕。这类药物的原理与短效避孕药类似,但作用更快更强,同时由于剂量大副作用更多,不适合长期使用。
另一种紧急避孕药通过拮抗孕激素发挥作用。这种紧急避孕药的成分通常是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它可以阻止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从而防止妊娠的发生。作为补救措施,它与大剂量孕激素同样有效,但长期使用表现如何尚不清楚,因此也不是常规避孕的推荐方法。
紧急避孕药通常要求在性行为后72小时之内尽快使用,通常需服用1次或2次。使用紧急避孕药大约可使意外怀孕的风险减少70%-80%,也就是说,紧急避孕药避孕的失败率比其他那些可靠的方法(比如短效避孕药、避孕套等)高出不少,但仍可阻止大部分意外的发生。

紧急避孕药是健康杀手吗?

谈到紧急避孕药,一个很常见的观点是:紧急避孕药对身体伤害很大,吃不得。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们将两种紧急避孕药分开讨论。含大量孕激素的紧急避孕药在短期内比短效避孕药更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而且,停药后由于体内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可导致撤退性出血,相当于使月经提前。然而,并没有证据证明偶尔使用一次会使健康受到长远的伤害(注意,是偶尔使用)。
至于含有米非司酮的紧急避孕药,其药物剂量很小,副作用也较轻,米非司酮用于避孕的副作用主要有恶心、乏力、下腹痛等,大多是轻微且可以恢复的。按照说明书,用于紧急避孕时仅需服用25毫克米非司酮,而当用于药物流产时,需要在2-3天内服用总剂量达150毫克的该药。在大剂量下,米非司酮的安全性仍然可以接受,小剂量时安全性就更有保障了。
其实,紧急避孕药最常引起的不良后果是避孕的失败。也有观点认为使用这些药物需警惕宫外孕风险,但文献资料只涉及个别的病例报告,并没有宫外孕发生率明显升高的证据。
总的来说,作为偶尔使用一次的补救措施,紧急避孕药是安全的。不过,如果过分依赖紧急避孕药,每次都找它来摆平,月经周期紊乱之类的麻烦会找上门来,而且鉴于紧急避孕药失败率不低,也会增加中招的风险。

避孕药堕胎:有风险,实践难

此次避孕药实名制,管理部门提到的一个重要理由是防止将紧急避孕药滥用于堕胎。这不禁让人疑惑,避孕药什么时候有了堕胎这么凶残的能力?紧急避孕药真的能堕胎吗?这依然要分情况讨论。成分为孕激素的紧急避孕药没有终止妊娠的作用,不能用于堕胎。然而另一类紧急避孕药的有效成分米非司酮确实可以用于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一般会用到两种药物——抗孕激素药(例如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例如米索前列醇)。这两种药物需要先后配合使用,完成整个流产过程。虽然药物流产看上去只是吃几片药,比“无痛的人流”还要轻松很多,但这个过程也有风险。
药物流产可引起子宫出血,对于小部分人,出血可能会变得严重且不可控制,需要刮宫和输血治疗,如果处理不及时,大出血可能致命。为了确保安全,药物流产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密切观察下才能进行,而且只能用于怀孕49天之内的情况。从这个角度讲,控制对米非司酮的购买确有几分道理。
不过,上文已经提到,用于避孕的米非司酮药片与用于流产的在剂量上有明显不同。用于避孕的药片通常只含有10毫克药物,而药物流产时总共要吃下150毫克。因此,积攒紧急避孕药来进行“药物流产DIY”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在没有前列腺素类药物帮忙的情况下,药物流产的效果并不好。
总的来说,紧急避孕药虽不是长久之计,但也是意外之后将风险降到最小的合理之选。只要不依赖,作为补救方案偶尔动用一次无损长远健康。一些紧急避孕药的成分确可堕胎,但实施困难且有风险。买药实名制算不上高明的管理方法,但如何妥善使用紧急避孕药确实值得大家关注。
PS:题图的典故是一个段子:孩子出生时手里握着粒避孕药笑道:想整死我?没门儿……

多吃鱼能起到保护精子的作用吗?



前几天看到一个女性朋友转发的一条微博里说,因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够缓解痛经,所以女生每周要吃上2-3次三文鱼。只怕是每一个大嚼三文鱼的女性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买单的男性。想着帮男同胞解围的我,在微博后评论了一句说这个并没有依据,却被朋友以“有时要给自己吃三文鱼找个理由”为由狠狠地吐槽了我“不懂女人”,弄得我好不伤心。
然而最近读到的一篇论文却让我眼前一亮,仿佛男同胞也有了翻身的机会。2012年3月,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专攻生殖内分泌和不育的阿塔曼教授(Attaman)等人在《人类生殖》杂志( Human Reproduction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与脂肪的摄入有关。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阿塔曼统计到了99名男性在过去的一年内吃下的食物或饮料的数量和频繁程度,并采了他们的精液分析精子的数量和活性。在比较了诸多的数据之后,阿塔曼发现日常脂肪的摄入可能和精液质量有着一定的关系,部分差异在统计学上已经达到了明显的程度。总体说来,脂肪摄入越多,精子密度就可能越低。此外,阿塔曼还发现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和正常的精子形态比例呈正相关(看,男人吃三文鱼的理由来了)。
有意思的是,通过食物摄入的脂肪酸种类并不会影响最终精子内的脂肪酸含量。对于那些饱和脂肪酸来说这很好理解:由于在人体内也会合成饱和脂肪酸,所以比起从食物中摄取,精子内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更有可能与这些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相关。
然而哺乳动物并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这些脂肪酸只能从外界获得,比如食用鱼类。但阿塔曼发现,食物和精子及精浆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联系有限,他认为这可能是对饮食的测量有缺陷造成的,还有种可能性是与睾丸内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酶有关。换而言之,饮食影响精子和精浆中脂肪酸含量的机制仍然不很清楚,阿塔曼认为这可能是饮食和新陈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
阿塔曼认为他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中,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这些参与者的饮食信息。虽然曾有人论述过问卷调查在营养学中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阿塔曼依然认为这种取样方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人为偏差;而在实验中,由于每名参与者只提供的一次精液,阿塔曼也 担心样品的缺乏重复性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除此之外,阿塔曼也考虑到了实验器材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阿塔曼表示,需要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确定这些研究结果。
看来,研究是初步的,机制是不明的,离真正搞清脂肪和精子质量的关系还是得假以时日的。不过抛开这篇研究科学上的意义不谈,在生活中倒是可以拿来多骗点鱼吃的——谁说只有女性可以用保健的名义去大快果颐?男性一样可以有!并且多吃鱼的时候还大可理直气壮地拿出这篇研究论文来搪塞一切女性的质疑。话又说回来,倘若我幼稚到认为女性会为她的另一半默默买单,那才是真的不懂女人——这顿三文鱼多半还得男同胞自己掏腰包。
PS:当然,与其自己吃三文鱼提高精子质量,不如多请妹子一起吃三文鱼以便增进感情,增加让精子派上用场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Dietary fat and semen quality among men attending a fertility clinic, Jill A. Attaman,Thomas L.Toth, Jeremy Furtado, Hannia Campos, Russ Hause, and Jorge.E.Chavarro, Human Reproduction, doi:10.1093/humrep/des065

你真的了解你“兄弟”吗?



男人们和自己的小弟朝夕相处,大概会自以为已经很了解它的一切了。先别得意,下面这些事实你都清楚吗?

阴茎也“骨折”

人的阴茎里当然是没有骨头的,不过的确有人因为阴茎勃起后剧烈弯折,使阴茎受伤变形,看起来像是“折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损伤,得从阴茎的结构说起。在阴茎的皮肤下面,有一层坚韧的膜,称为“白膜”,它包裹着海绵体及尿道。如果将阴茎比作轮胎,那白膜就好比轮胎中的内胎——只不过内胎里的是空气,而白膜里的是充血的海绵体。
虽然白膜强度好又有弹性,但在勃起时,如果过分弯折阴茎的话,白膜就可能发生破裂(请自行联想爆胎时的情景),当事人就会听到“咔吧”一声脆响外加下体传来一阵剧痛,低头一看,阴茎已经折成诡异的角度,紧接着还会发生血肿和变色。
这种损伤往往是由于性交时体位不当造成的。最离谱的损伤案例,是《实习医生格蕾》中一位医生演员在访谈时谈到的病例——有人试图助跑穿过整个房间然后跳起来插入妻子,很不幸他失败了……看来还是别随便尝试过于深奥激烈的体位啊。尽管白膜撕裂这种伤非常尴尬,不过真碰上的话可千万别犹豫,果断看急诊,拖太久会使阴茎受到更严重的损伤以致影响以后的性生活。

阳痿能救命?

对有的男人来说,阳痿简直能要了他的命,救命又从何说起呢?原来,阳痿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前的早期预报。
德国萨尔大学主任研究员玻姆( Michael Bohm)的一项研究表明,因为阴茎的动脉直径很小,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阴茎动脉往往会最先受到影响,导致勃起功能出现障碍。所以,当该雄起的时候雄起不了时,可别简单地吃粒伟哥了事,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一下心血管方面的检查。

吸烟者那话儿偏小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测量了200位男性的勃起长度,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吸烟者阴茎的勃起长度比非吸烟者平均短了1.3厘米左右。
这种差距的原因,也是在血管上,因为长期吸烟可导致血管直径变细,阴茎里的动脉也不例外。动脉变细导致血流量下降,血流不足就会缩短阴茎勃起时的长度。此外,吸烟还可能影响身体制造弹性蛋白的能力,而这种蛋白,是达到最大勃起长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硬得越久未必越好

勃起时间长短已经被渲染成了检验一个男人够不够“man”的标准,其实这完全是个误区。别以为嗑一把伟哥就能来场马拉松式的性爱——如果你真的连续勃起2个小时以上,绝对得跑去看急诊给那话儿来针肾上腺素好让它躺下休息,不然它就严重缺氧了。
为什么勃起太久会缺氧,这得从勃起的原理说起。勃起实际上是一个血液大量流入阴茎但只有少量流出的过程,其结果就是会使阴茎中的组织缺氧。不过一般人从勃起到事毕软掉不过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这点儿时间不会使阴茎因为缺氧受到伤害。可如果勃起时间过长,那么缺氧时间就会持续很久,这将造成阴茎组织永久性的损伤,在医学上这种情况称为“阴茎持续勃起症”。如果不及时去医院诊疗的话, 拖得太久弄不好是需要来个“壮士断根”的。

造型百变

不知是不是出于美学角度考虑,成人电影中,那些肌肉男的家伙都很匀称而且还很直。很多人可能因此有点儿郁闷——为什么我的小弟偏不走正道呢?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阴茎直的是少数,弯一点的才正常(不论往左还是往右)。
而且,不光有左右弯的,阴茎还可能像香蕉那样成弧形,还有向左上或者右下等等这种斜着的,甚至还有S形的……阴茎的形状也有前粗后细、前细后粗或是前后一般粗的……不过一般认为只要不影响性生活,就完全不用在意。
有人可能会担心自己阴茎弯曲是因为患上了阴茎硬结症(Peyronie’s disease,又称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会导致阴茎弯曲和性交疼痛),并担心这种病会导致自己无法性爱。这个就有点儿多虑了,如上文所说,很多人阴茎天生就有些弯,而阴茎硬结症一般要到中年以后才会缓慢显现(通常可以自愈),而且40岁以上男性中发病率才0.1%左右。所以,只有在自己的阴茎在短期内出现较大的形状改变,并在勃起时感到疼痛,才有考虑阴茎硬结症的必要。

阴茎长短,你量对了吗?

关于阴茎长短的资料非常多,这里挑一条最实用的分享给大家:不少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勃起后的尺寸和平均尺寸相去甚远,并因此而自卑。其实这很可能是测量方法的问题。
量着觉得短的人,多半是量从阴茎和小腹的结合部到龟头的长度,但这种量法并不准确,因为这样量出来的实际上是小腹到龟头的长度,这种量法受体型影响很大,对胖人来说脂肪厚,肚子大,阴茎量起来就短。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人保持直立,将勃起的阴茎轻轻放平——与地面平行即可,然后将直尺置于阴茎侧面,0刻度那端轻轻抵住耻骨,再读出到龟头顶部的长度。为了准确,可以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以为自己不达标的人不妨一试,看看是不是你以前的量法有问题。(PS:严禁跟帖自爆长度……)
最后再附赠个小Tip:减掉“游泳圈”,可以增加阴茎的实际使用长度哦。
有意思的是,国外的研究者们进行测量时,得到的结果是阴茎平均长度在14-15.2厘米之间,而让被试者自己来测呢,这个长度就变成了15.2-16.5厘米。这种结果,要么是因为太腼腆在专家面前无法展现全部实力,要么就是大家都不自觉地虚报了一点点。
了解更多:

男人坚挺的越久就越好?


阴茎的一大特点是能屈能伸,能软能硬,不过有时候,它会硬起来,并且保持数小时之久而不软,如果硬着超过了4小时,通常就称之为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阴蒂有时候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不过别以为这是件方便又显示男子气概的事,阴茎异常勃起常常伴着疼痛,肿胀青紫等情况,还往往造成排尿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那么,阴茎异常勃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希腊神祗Priapus 的画像,他在希腊神话中是生殖之神,以一直勃起的生殖器闻名,他的名字是阴茎异常勃起学名的来源。图片来自:www.luxnoxhex.org
希腊神祗Priapus 的画像,他在希腊神话中是生殖之神,以一直勃起的生殖器闻名,他的名字是阴茎异常勃起学名的来源。图片来自:www.luxnoxhex.org

硬的原因和后果

勃起,靠的是海绵体充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勃起可不像吹气球那样,并不是吹起来之后把气球口封住,用完之后再放气的过程。 阴茎勃起靠的是动脉血流增加和静脉回流减少,这更像是消防队用水枪灭火,一开阀门,水枪一边喷水,消防软管一边胀起来。而阴茎异常勃起的原因,说到底,要么是血液出阴茎时变困难了,要么是血液流进来的变多了。
阴茎松弛状态(左)与勃起时(右)的示意图,注意代表动脉的红色血管与代表静脉的蓝色血管状态的差异。(图片来自emedicine.medscape.com)
阴茎松弛状态(左)与勃起时(右)的示意图,注意代表动脉的红色血管与代表静脉的蓝色血管状态的差异。(图片来自emedicine.medscape.com)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液进得去阴茎但出来难,也就是通常说的缺血性或低流量性异常勃起(Low-Flow)。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因素很多,比如,服用一些抗高血压药物、镇静类药物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外力压迫等都能导致白膜下的小静脉受到压迫导致异常勃起。除此之外,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能使白膜下小静脉的血流受到阻碍,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血液病,最典型的是镰刀状细胞贫血症,患这种病的人,红细胞呈镰刀状,更容易在海绵体内聚集,实际上,阴茎异常勃起是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相关症状之一。其他诸如白血病和疟疾也可能造成阴茎异常勃起。
还有种造成阴茎异常勃起的原因,是因为血液大量涌入海绵体,也就是常说的非缺血性或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High-Flow),比如阴茎或会阴部受伤导致的相关动脉受损。不过这种情况远不如之前所说的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发生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时,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海绵体内供氧不足和疼痛,如果久不处理会造成海绵体坏死等损伤,并且直接影响勃起功能,因此,需要及时去看大夫以免留下遗憾。

软下来是为了更好地硬

对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一是要让阴茎解除勃起状态和减轻疼痛,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保存以后阴茎勃起的功能。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冰敷患处以消肿止痛。
•结扎受损的动脉以便使血流量恢复正常。
•海绵体内注射药物,使肿胀缓解,这种方法适用于缺血性异常勃起。
•手术分流也适用于缺血性异常勃起,大夫们会通过手术将阴茎的血液分流到别处以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不过手术分流法通常在前边其他手段不管用的时候才会用上。
•穿刺术,将阴茎麻醉,然后直接把针头插入阴茎抽出淤血以便减压和消肿。
总之,如果出现阴茎异常勃起的现象,应尽快就医,切勿自行尝试处理。因为异常勃起时间越长,损伤就越大,而且常常不得不采取创伤更大的治疗方法,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勃起功能。总之,多数及时治疗的病例都能恢复勃起功能,而那些拖过36小时的病例就很不妙了。
PS: 想想定海神针碰到悟空之前,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啊~~~
参考资料:

寻找G点


“你有G点吗?”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女性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某些男同胞:“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在性科学领域,对它的研究也没有定论。
有人说G点根本不存在,有人指出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有人则认为它就是尿道旁腺,也即女性体内的前列腺类似物。无论如何,确实有一部分女性报告了G点高潮的存在,但先别急着羡慕嫉妒恨,因为找到G点并不是一个运气的问题,而是看你愿不愿意去探索。

寻找G点

在G点的问题上,关键在于,它是很难在性交中“自然而然”地被发现的。许多女人都需要性爱玩具的帮助才能发现G点的位置。在此之前,她必须乐于探索自己的身体——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许多女性都对探索自己的身体有很强的排斥感,觉得这样很难堪或很不自然。
一位生育指导专家在工作中发现,女人们都不愿意将手伸入自己的阴道,通过触摸自己子宫颈粘液的变化来预测排卵期,她们宁肯使用化学试剂检测。和伴侣一起生活的女性则可能会觉得羞于在伴侣面前探索自己的身体,而又缺乏足够的私密空间。
事实上,许多女性都是在遇到一位乐意为她效劳的情人时才第一次发现了G点的存在。这位情人在性交中不仅满足于自己的高潮,而是愿意努力去发觉令对方感到愉悦的方式。然而大多数女性并没有这样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她可能永远无法感觉到G点的存在。
http://img1.guokr.com/gkimage/hz/jv/jr/hzjvjr.png
图中红圈所示即为G点可能存在的区域,它可能因人而异

神秘的G点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像跟性有关的许多话题一样,G点的重要性也被过于夸大了,或者说,被神秘化了。实际上,女性在第一次探索她的G点时经常会觉得不舒服或产生尿意,而当她们真正找到它时,也不一定会经历令人头晕目眩的高潮或出现传说中的潮吹。每个女人感受到的G点高潮都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个女人的性生活都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总之,享受高质量的性爱是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你的G点就在那里,接下来,就看你想不想去发现它了。
了解更多:

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G点真的找到了



自格拉芬博格医生(Ernst Grafenberg)1950年提出G点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它的探索从未止步过——无论是基于科学目的还是实践需要。可惜,在找G点的具体位置和解剖结构的路上,人们从未一帆风顺过。很多女性对自己G点存在坚信不疑,但学界找G点的情况则是,搞解剖的一筹莫展,做脑成像的步履艰难,从心理角度研究的云山雾罩。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整形妇科专家亚当•奥斯特罗钦斯基(Adam Ostrzenski)的一项研究说,G点的解剖结构被找到了!

女尸探秘

奥斯特罗钦斯基声称,他在阴道壁深处发现了一些囊状结构,当打开这些囊状物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白色的像“毯子”似的膜状结构,揭开这层“毯子”之后,就能看到一些很小的蓝色葡萄串状的结构,他认为这就是G点的真身。奥斯特罗钦斯基还指出,这个G点区域还包括一条绳索状的管状物,看起来似乎是阴道壁中间的勃起组织,当充血时,就会向周围的组织升起。
这个“惊人发现”,是奥斯特罗钦斯基在解剖一具来自波兰华沙,不幸死于头部重击的83岁老妪的尸体时发现的。据奥斯特罗钦斯基说,之所以在波兰做这个研究是因为当地允许解剖死亡不久的尸体,而此时组织之间的区别比较分明。

突破还是乌龙?

这真的是个突破吗?至少印第安纳大学性学专家赫本尼克(Debby Herbenick)不这么看。(她曾发表过关于女性锻炼高潮的研究 见 练出高潮来! )
赫本尼克在博客中表示,或许假以时日,在一些女性身上我们会发现一些解剖结构,当通过阴道去刺激这些区域时,会带来快感甚至高潮。如果是这样,我们可能把这些地方称作“G点”。不过,也许在另外一些女性身上,根本无法确定这样的结构。或者说在有些女性身上,就算发现了一些特定的结构,但如果这些地方与性快感和高潮之间没有关系,那这些地方还能叫做G点吗?在奥斯特罗钦斯基的研究中,这位倒霉的83岁老妪之前的性经历根本没人知道而且恐怕也没法知道了,又怎么能确定她的G点是否真是那里呢?而且,只解剖了一具不大具有典型性的尸体就匆匆宣布找到了G点,却无视之前那么多相关的研究也未免仓促了一点。
而知名科普作家、遗传学博士刘易斯(Ricki Lewis)则同奥斯特罗钦斯基进行了交流,她发现,奥斯特罗钦斯基之所以要做这个研究,是因为2008年有篇文章是关于“G-spot 基因”的,他相信既然“G-spot”有遗传基础,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有。
奥斯特罗钦斯基所说的文章,题目是《在昂飞公司的基因芯片上,G-spot 导致错误的表达测量》(G-spots cause incorrect expression measurement in Affymetrix microarrays)。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不过,或许你已经发现了,前边那句话用的全是“G-spot” 而不是“G点”,这是为了将遗传学上的“G-spot”和阴道里那悬而未决的“G点”区别开来。刘易斯在博文里解释,在遗传学上,“G-spot”是一种特定序列的缩写,指的是一串由4个(或更多)鸟嘌呤也就是“GGGG”组成的重复序列,这个重复序列能使DNA复制中断,也会干扰DNA探针在芯片上的附着(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篇关于基因芯片的文章的内容),这个“G-spot”与尚不能确定是否藏在阴道某处的G点之间毫无联系。
因为奥斯特罗钦斯基的研究中并未涉及组织学检测,刘易斯还特地请教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解剖专家,据这位解剖专家说,那种蓝色的葡萄状的东西或许是血肿,可能是以前胯部撞到了什么东西导致的。
总之,医学期刊报道一个特殊的病例固然没错,但是,仅凭一个案例就宣称发现了G点,这种行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PS:大胆猜想下,假如薛定谔晚十来年发他那篇《量子力学的现状》的话,恐怕流传到现在的经典说法就该变成“薛定谔的G点”了吧……
参考资料:
相关研究论文:

处男鉴定术真的能实现了吗?


       
      尽管人们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将会越发宽容,但 “处女情结”仍然是目前男女之间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不过,像什么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珍贵的陪嫁之类的“高论”,到秀自己鉴定证书的“贞操女神”那样的高人,针对的统统都是女性!“为什么只有处女情结而没有处男情结”?很多女同胞忿忿不平地问道。
      抛开男权社会带来的影响不谈,在检测技术上处女和处男的鉴别确实也有区别——毕竟男同胞没有女性那一层作为检验处子之身标准的结缔组织(当然,这标准在女人身上也非常不准)。至于处男线那种让胖人屡屡中枪泪目的不靠谱东西,则更是子虚乌有。不过女同胞们恐怕不久便不用再抱怨上天不公了,因为处男的检测方式,似乎已经触手可得。泄露男人私生活秘密的小小间谍,就是他们那话儿上的细菌。
        这项可以用来鉴定处男的研究出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University of Indiana, Bloomington)生物系专攻微生物与环境的大卫-尼尔森(David Nelson)的团队,发表在2012年5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杂志上 [1]。
       在研究中,尼尔森使用了一种叫做16S rRNA测序的技术。16S rRNA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的生物)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地方)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物种之间,16S rRNA的序列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这种差异,我们就能够了解拥有这些16S rRNA的物种究竟是什么。
      尼尔森从人群中挑选了18名14-17岁的年轻男性(白种人7名,黑种人7名,拉丁裔4名),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每月从他们的冠状沟(coronal sulcus)和尿液中收集DNA样本。利用上文中提到的16S rRNA测序技术,尼尔森成功检测出了58种不同的细菌。有意思的是,某些细菌所占的比例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举例来说,进行过割礼(或做过包皮环切)的男性冠状沟中好氧菌所占的比例偏高,而没有进行过割礼的男性冠状沟中厌氧菌所占的比例偏高 (表1)。
分类受过割礼的男性未受割礼的男性置信度
葡萄球菌(好氧菌)(Staphylococcus)26.6%5.5%P=0.0048
卟啉菌属(厌氧菌)(Porphyromonas)0.3%6.4%P=0.026
表1. 割礼与否对特定细菌比例的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性生活或许也在激情碰撞中影响着冠状沟和尿道的细菌组成。之前在一些关于成年男性的研究中检测到的诸如淋球菌等几种细菌在本次的实验里几乎均未出现。而作为性传染病媒介的脲原体(Ureaplasma),支原体(Mycoplasma)和纤毛菌属( Sneathia )等也只在自述与伴侣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中被发现。而其中一名男性在发生过一次肛交后不久就被检测出了纤毛菌,使得“性生活能够改变男性生殖器的细菌种类”这个假说得到了支持。不过有些男性的生殖器上天生就富含女性生殖器内的菌群,就像性行为之外的行为能够使得处女膜破裂一样,狭义的“非处男”或“非处女” 都可能属于冤假错案。
      话说回来,如果“处男情结”真的成为了一个话题,或许部分女方的家长也会像现在一些男方家长要求媳妇做处女膜完整性鉴定那样,要求女婿去做一个细菌的16S rRNA鉴定吧。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像处女膜修补手术那样,未来可能也会诞生一个“处男重现技术”,通过消毒和接种的方法使得男性的生殖器菌群回归本色,以飨苛刻的女方家长们(或者某些有特殊嗜好的女青年)。
作者自己的PS:除此之外,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将有效减少男女双方生殖器菌群交换的可能。从糊弄含有“处男情结”泰山和丈母娘这点来看,安全套的安全二字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参考文献

性上瘾?不,你爱上的是寂寞


性上瘾?不,你爱上的是寂寞

     (文/马蒂•克莱因)我不会对未曾谋面的人下诊断。更重要的是,我不会做出“性成瘾”这样的诊断结论。在我作为性治疗师、婚姻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 30 年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性瘾这码事。我遇到过几乎所有的性倾向异常、性强迫症、性幻想、性创伤以及涉及性工作者的问题,但是性成瘾什么的,这个真没有。
       新患者们一再向我诉说,他们是如何无法抑制地做那些自甘堕落的 “爱做的事”,但我还是没有看出任何性瘾的迹象。我看到的,反倒是人们懊悔于他们对性爱的抉择,并常常拒绝承认这些是自己的决定。我确确实实看到的,是人们明明想要改变,却不愿放弃那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年青、爱和力量的性活动;他们既想要改变当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愿放弃这些让自己显得牛X烘烘、性感绝伦、酷炫超群的 “运动”。最重要的一点,我看到的是,他们不愿一直做这些让自己感觉到强健、有魅力、惹人爱的事儿,可又想要这种感觉,于是好像就没法从性爱中抽身而出。
有关性瘾的争论对人本主义者意义重大,理由有几点。“性瘾” 被宗教右派用做反对自由主义、无视科学,并引发恐惧的特殊武器,同时也让反对性爱的道德观和偏见显得更为合理。而心理学家、法官、立法者和媒体都买它的帐。
      当人们谈论 “性成瘾” 时,实际上是在谈论什么呢? 主要说来应该是自恋人格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种 “我觉得吧,我以为我可以摆脱它”,“其实在内心深处,我觉得这些规律不适用于我啦”,还有 “折翼了,求安慰,背信弃义伤人心?我才不在乎”。
      如果说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在描述一般人——我是说,如果你不幸中枪——那也没什么意外的。自恋乃人之常情。所以,对于那些所谓的性瘾君子——不论这名号是自封的还是来自他们的爱人,或是所谓的瘾症专家,我的结论是:他们只是一群既困扰于其性决定的后果,又觉得要做出改变实在是太纠结了的人。你懂的,就跟我们中的某些人对于小零食、新衣服、或者冠希哥的艳照(※译注:这里当然是吐槽)那种欲罢不能的复杂感情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性成瘾跟性其实没什么关系,有的不过是幼稚罢了。除上述情况外,其他对自己的性决定感到痛苦的人,基本上都在同时和下列问题进行抗争:强迫症、容易冲动、强迫性精神障碍、躁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事实上,对药物的异常反应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当人们谈及性瘾时,他们其实涉及到了之前提到的所有可能性,甚至还不止。如果有谁说 “我在性上面无法自控”,这话其实没什么信息量。我们可能会听说某人艳遇不断、某人撸到蛋疼、某某人一再追着妻子求欢,却不顾这要求到底是有多么不靠谱(比如她在坐月子、她有流感、她爹妈就在隔壁、或者他俩短短几小时前刚刚大干了一架),又或者某人在公园猎艳搞得自己差点坐牢或者前途全毁,再或者某人每晚看片 3 小时……即便如此,我们对这个人也并没有太多了解。

“性成瘾”溯源:并非来自性功能障碍治疗领域

      关于性瘾运动中最有趣、也最常为人提及的一点,就是它既不是发源于性治疗领域、也不来自任何和性相关的领域。相反,它是由帕特里克•卡恩斯(Patrick Carnes)在 1983 年最先发起,而这位同学的背景是教育咨询和组织发展。他在人类性行为或性心理上没有接受任何训练。
“性瘾” 这一名词被瘾症团体积极采用,在婚姻及家庭咨询业中也有一定涉及——后者历来缺乏性学方面的专业训练,甚至对性抱有某种反感。比方说,即便你在培训中从未听说过按摩器、阴蒂、打屁股、舌吻,甚至内裤这些词,你依然可以成为执业婚姻咨询师。
在卡恩斯发明该概念近 30 年后,性成瘾在性治疗、性教育和性研究上仍不算常见。当然了,喜欢这个概念的还有大有人在,比如媒体、上流团体,还有那些认为自己确实(对酒精、食物、毒品)有瘾的人。
于是,再次回到这个问题:什么是 “性瘾”?
性成瘾的关键评估工具是《性瘾筛选测试》(SAST)。绝大多数非性瘾者都会被他们在该量表上得到的高分给惊到。问卷里绝大部分都是在询问一些异常行为,还有对于性的抗拒及矛盾之情,比如负罪感、羞耻感和悔恨感。样题会询问你是否符合以下情形:
  • 定期购买言情小说或色情读物
  • 脚踏多条船
  • 通过性幻想或者浪漫幻想来逃避现实
  • 是 SM 活动的固定参与者
  • 担心自己的性活动会被人发现
  • 沉迷于有关性爱的念头而不能自拔
  • 担心自己的性行为不正常
  • 性伴侣对你的性行为有抱怨
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至少有几个是:“当然啊……这不很正常么?”这就是 “性瘾” 诊断中的一大问题——它把太多正常的性行为和性经验都判定为病态。其实,这个性瘾筛选测试真正衡量的是:
  • 你是否成长于对性持负面态度的文化下?
  • 你的性欲是否会比较阴暗的一面?
  • 你对性行为或者性欲是否有疑惑?
  • 你不会因为自己的性欲而感到任何不适?
要是大家是诚实作答,那么对前 3 个问题的答案应当是 “当然是”,而对最后一题则为 “当然不是”。不过,如果有人对这种基本上等于是问 “我正常么?” 的问题感到紧张,或者家有河东狮,抑或的确对异常性爱倾向有兴趣、却又生活在一个对性持负面态度的宗教或家庭背景之下,那就很容易把他们的 SAST 答案解读为心理疾患的反映了( “是,我有时会觉得我的下半身压制了上半身的思考”;“嗯,我在别人面前是会掩饰我的一些性爱倾向” 等等)。
所以,性瘾诊断衡量的,是被测者对其自身性欲或性行为的不安感、其与自身文化定义下正常的性观念的偏离程度、以及前述两者冲突下所导致的内心挣扎。美国这样对性持一定负面态度的文化会孕育出这种不安和对立。假若把这些症状称作性瘾,那就是完全无视了这种文化在人们对性事的苦恼和纠结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这苦恼纠结,则常常会转化成之前提及的难以揣测的重复性行为(这有时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有时却不然)。